“我国的阀门行业研发一直在补课,与欧美、日本的精工制造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不甘心我们的阀门行业受制于人,所以从事阀门行业30年来,我一直坚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做研发……”说这段话的正是我校工811班的校友程路,他不仅是徐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徐州阿卡控制阀门有限公司的掌门人,更是拥有一个阀门强国梦的中国人。时隔三十余年,当重新回顾自己的奋斗史时,他总是谦虚地将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归结于幸运。
我有一个“大学梦”
程路,1981年高中毕业来到常州无线电学院求学,成为了常无校历史上唯一一届高中入学的学生。当时艰苦的就读环境如今回过头看,仍然充满了乐趣,值得回味。由于条件艰苦,同学们没有钱吃饭,也很少参加其他的娱乐活动。但父母的殷切期盼以及改变命运的动力,让程路明白再艰苦再困难也得坚持,毕竟光明就在前方。据他回忆,那时候,每月初班里的生活委员从学校食堂办公室领回饭票统一发放时,班里来自农村的学生就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激动万分,拿着一沓饭票高兴地手舞足蹈,感觉比考试取得了高分还要开心。并且,小心翼翼的把饭票夹好放在书包里。每个月的第一餐大家都吃的很满足,有的同学也会给自己加餐,一块扣肉、两个鸡蛋放在现在再平常不过的饭菜对当时的他们来说非常奢侈,但是这样滋润的日子可不敢享受太久,程路说每到月中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省吃俭用了,因为学校发的饭票已经所剩无几。而到了月底,饭票没了大伙就会围着生活委员转,当年做生活委员真是个“吃香”的职位。记忆中,他还跟生活委员借过饭票,而班级里的女同学也会将吃不完的饭票无偿的送给需要的男同学。就这样,日子在指缝间悄悄溜走,三十几年过去了,那份沉甸甸的同窗之情程路直到现在还深藏于心,难以忘记。
对于校舍,他回忆到,自己的宿舍当时就在清凉寺的二楼回廊的一个小隔间,宿舍和宿舍之间仅隔着一块木板墙,半夜的喊话卧聊充斥着他们的青春记忆、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同窗情谊。前两年,程路有机会到常州特地还去清凉寺看了当年学习的地方,当看到自己当年住的那个小隔间还在时,十分兴奋。当然,在聊起常信如今的新校区时,程路也感叹现在的莘莘学子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还是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条件都比以前优越很多,他也一直激励自己的孩子能够珍惜当下,不负韶华。
在学校,程路一直是个安静的、默默无闻的学生,“这主要是性格原因,自己是工科类的学生,所以也不怎么喜欢崭露头角。”但他最喜欢钻研理科,例如数学、物理他最喜欢,而对于英语、政治这种纯需要识记理论知识的学科,他却一点也不感兴趣。记忆中他非常擅长于机械制图。当时班里的很多同学感觉机械制图学起来比较困难,缺乏空间概念。他因为学过画画,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平面想象力和思维力比较丰富,所以机械制图特别好,他画出来的图线条粗细均匀,尺寸布局合理。“每一张图都能画得整齐、美观,得到了当时任课老师顾鹏程的充分肯定。”程路骄傲地说道。在画图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由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如此反复不断练习,时间久了就自然形成了这种空间的想象和思维力,这也为他今后在机械加工方面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时的我,一直想上大学。”程路一直有个“大学梦”,希望自己再读个大学,一来是继续深造、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二是觉得完成父母的愿望。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由于他工作勤奋,表现良好,厂里为他提供了一个机遇,脱产三年,赴泰州工业技术学院继续读大专,成为了85级的一名大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当时对于求学的渴望、考试的紧张、学习的快乐....就像电影纪录片一样,一幕幕地在他的思绪中浮现。很多同学都非常珍惜这次重返课堂的机会,学习热情倍增,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用,把被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因为常无校扎实的专业、良好的习惯让程路在泰州学习的日子特别轻松,成绩也非常优秀。
“三年的大学生活,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重要的足迹,不仅圆了我的大学梦,还丰富了人生阅历。已成了我们这代人历久弥新的记忆。”
我有一个“技术梦”
从常州工业无线电毕业以后,程路被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徐州化工机械厂,一做就是一辈子。起初参加工作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学校里学的东西能在工作中用到的特别少,参加工作又是个再学习的过程。”从泰州工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又回到了徐州化工机械厂,继续做一名一线工人,一做就是六年。算上之前的两年,他一共在车间待了八年。但是这八年,也让他从一名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技术人才,并因为他出色的专业技术,他从组长、车间主任提拔到副厂长。也是当年厂里提拔最早的年轻人,那一年他才32岁。据他回忆,他就是厂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觉得这块砖挺沉的,沉的就是责任,责任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负担,而是敢于挑战自己的积极选择。”他觉得自己还挺年轻,心态要放平,向周围的人虚心求教,力求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我特别喜欢琢磨技术,年轻的时候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我就买了一台气泵天天在家捣鼓,气泵一开起来,动静挺大,邻居还以为我们家发生了什么大事。”程路谈起这段颇为“扰民”的经历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因为从小就对其特别感兴趣,所以兴趣也最后成了他的事业,现在也有这个条件可以做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我不仅自己搞,通过这个爱好,结识了至今仍然合作研发阀门控制技术的挚友,当时拉着他一起搞。到现在我们已经联系了有20几年了。”
在徐州化工机械的这八年,他从未停止研究和学习,凭借精湛的技艺,程路解决的难题不计其数。他用自己的专业“硬核”实力,在毫厘之间雕琢中国制造。实现了由一名普通操作工人到高技能人才的飞跃,对程路而言,这个过程是快乐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心浮躁了,不给自己充电,很难做到专业能力过硬。新技术、新理念都需要技能工人不断地去钻研学习。我们也要不停地去创新,学习,老办法已解决不了新问题。”
对技术的热爱让他扎根一家企业,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紧密合作至今。“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程路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搬砖精神和钉钉子精神,让他保持了高度的专业性,也守住了匠心独具的初心。
我有一个“强国梦”
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面临改制潮,有很多的国有企业因改革失败而没落,“整个化工局原先共有17家企业,改制完全淘汰了15家。”而程路所在的徐州化工机械厂却紧紧把握住了时代机遇,顺利转型并发展壮大,成长为现在的徐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他把这次企业的成功归结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技术研发投入大、收效慢,甚至要冒着打水漂的危险,这与公司追求利润的生存本能是相违背的。”陈路说道,“但是,一个公司的核心是产品,产品的关键在质量。所以,在我经营企业时,我都非常舍得在技术研发上投资。”从90年代初朋友之间进行产品研发到后来实行校企合作,经营企业的近30年里,程路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资金投资产品研发,也会参与研发,所以现在的程路除了是两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外,还是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正是这种具有长远眼光的战略性思维不断壮大着徐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也不断滋养着程路的事业与人生。
“虽然我和我的企业很重视研发,但我们民族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就是不服输,我想着我们国家的阀门技术不能老落后于欧美,以后,我仍然会重视、加大投资研发。”头发花白的程路说起这段话时,眼神如炬、语调铿锵,那种劲头依稀还是当初那个充满梦想、无所畏惧的徐州小伙。
在程路身上,技术的精益求精是最让人称赞之处。从80年代初出茅庐在车间的一线工人,到现在已成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程路用不懈努力,诠释着“先人一步,步步领先”的宗旨。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热爱。无论什么样的岗位和行业,只要心存热爱,以最大的热情和坚持投入到工作中,就能塑造出更多的“中国制造”。
与此同时,作为企业的党委书记,他还积极投身于于企业党员干部的革命党性教育和素质建设,定期赴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并组织企业党员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考试,程路说,“考试是对知识巩固的一条重要的学习途径。我们只有认真学了,做了,职工群众满意了,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他积极引导企业员工树立理想信念,激发工作热情。为了鼓励员工提升职业岗位技能,提高员工个人核心竞争力,他还组织开展了员工岗位技能考核评级活动,以此来激励员工为公司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坚定信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离开常无校已经三十有余,个中滋味酸甜苦辣,工作以后,再也不用跟生活委员借饭票了,也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而愁眉苦脸了,常无校时期所经历的点滴故事也随着阅历的丰富和年龄的增长开始浮上心头,日渐清晰,当得知母校发展蒸蒸日上时,程路由衷地替母校感到高兴,他希望母校能够把握发展机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常信学子能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更期待常信院能有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投身祖国工作振兴。(文/吉雯)